亚洲最大机库封顶 钢结构工程由山西承建
“提升高度达到设计标高位置!”9月3日上午10时37分,随着报告声从对讲机中传来,总提升重量7200吨的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1号机库钢结构屋架经过为期2天的整体提升,成功就位。这标志着由山西建工集团东北公司施工的亚洲最大机库钢结构工程已成功封顶,也标志着该机库的顺利封顶。
面积相当于5个足球场那么大
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1号机库总面积3.9万平方米,相当于5个足球场或80个篮球场那么大,是北京新机场南航基地内体量最大的单体工程,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的飞机维修库。机库将设5个宽体机机位和3个窄体机机位,最多可同时容纳包括2架空客 A380、 3架波音777在内的12架飞机停放维修。
机库的屋盖是长404.5米、宽97.5米、重7200吨的钢结构屋架,采用桁架和空间网架组合的“W形”混合结构体系。山西建工集团东北公司李宏武介绍,这种结构体系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用钢量,增加屋盖的跨度,减少支撑柱,大大增加了机库使用空间,造型也更加美观,使得1号机库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超低低空域超大跨度机库”。
屋盖误差不到2厘米
1号机库的屋盖采用地面整体拼装和整体液压提升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这样可以大幅提升工程质量和施工效率。
也就是说,首先吊装支撑屋盖的柱子,并在地面把整个屋盖拼装完毕,再把整个屋盖吊到设计的高度,然后把屋盖与支撑的柱子和桁架焊接,最后拆掉临时支撑。80个篮球场大的屋盖,由2万多个杆件焊接组成,整体误差不能超过正负2厘米,如此庞大的工程对精度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
为此,每一个杆件都由专人进行实际测量,误差控制在正负1毫米以内。并且不同规格的杆件都要通过大量实验和计算,确定每根杆件的焊接收缩量,把热胀冷缩造成的影响考虑到其中。同时,在拼装前通过计算机对钢屋架的结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在施工现场通过三纵八横的控制线和定位点,让每一根加工杆件可以拼装到精确的位置。
此外,负责焊接的工人也是“百里挑一”。每个人都要有5年以上焊工经验,且中间停焊的时间不能超过3个月,进场前还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考试。在施工中的每一条焊缝工人都要打上自己的钢印,实现焊接品质管控到人,全流程可追溯。1号机库钢结构共完成焊缝42056条,所有现场焊缝按照要求进行超声波自检和三检后,焊缝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9%以上。
31个点同步精确提升
通过层层把关,确保了拼装的精度,但是如何将如此巨大的钢网架平稳地从地面上升到30米左右的高空仍是个难题。一是需要精确定位受力点,二是要确保受力点同步提升。
项目部前期通过 BIM 设计和计算机模拟计算确定了31个提升点。为了保证模拟的准确性,在提升过程中,项目部还使用应力应变检测仪和自己研发的红外线测距仪。高控制精度和强控制能力使得各提升点的结构位置确保同步,相距几十至上百米的各相邻提升点同步误差控制在10毫米之内,达到结构要求。8月18日项目首先启动了历时2小时左右的预提升,将大厅网架提升至4.083米,与门头桁架进行对接。9月1日正式启动整体提升,至3日提升高度达到25.542米,两次累计提升高度29.625米,平均提升速度达每小时3米左右。